查看原文
其他

布洛芬舞蹈花样百出,病毒能否退退退?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7-10

第3743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近来,布洛芬热度居高不下,专家这边说布洛芬对于疫情防控有一定效用,那边“囤药精”们就纷纷出手抢购,布洛芬可谓一“芬”难求。就在这时,一些心细如发的网友惊奇发现,不同品牌的布洛芬包装盒上的小人儿竟然不止一种姿势,于是人们脑洞大开,一起加入“不如跳舞”的阵营。


作者 胡锦云(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他突然袭击我,偷袭,啪!一个右鞭腿,啪!一个左正蹬”,配合马保国老师经典语录演化而成的魔性音乐作品《接化发》,布洛芬舞在抖音掀起了模仿热潮。尽管许多媒体认为原创者为博主@等等Doris,但根据视频发布时间及其使用的音乐配音来看,称博主@雨小晨为原创者显然更为恰当。“原来布洛芬有这么多姿势”在抖音获得8.3亿次播放,短视频博主纷纷开始整活,博主@小麦肤色的改编舞蹈更是多达674.5万点赞,网友们也调侃道“什么姿势效果最好”。



△图源:抖音


然而愈演愈烈的流行热梗掩盖不了布洛芬供不应求的事实,在这场战役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承受医药资源失衡的痛苦。



失衡


正如马克·霍尼斯鲍姆在《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所说:“我们常把对抗传染病喻为一场战役,将病原体视作虎视眈眈的敌人。但比起“对抗”,也许‘平衡与失衡’才是更为贴切的隐喻。”
平衡与失衡
彻底消灭病原体无疑是不可能的,过去三年,国家的防疫措施保护了绝大部分人免受“阳”的痛苦,我们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与病原体长期共处。这种平衡状态的打破始于“新十条”的发布,平衡渐渐走向失衡。

△图源:人民日报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对隔离方式、核酸监测等十项防疫措施进行优化。在防疫新规的指示下,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也由“你吃了吗”转变为“你阳了吗”,一时之间,大家陷入一种“人人自危”的情绪之中,许多人开始寄希望于互联网玄学,转发“阳敌”“阳康”等表情包祈祷病毒赶紧“退退退”。

△图源:小红书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布洛芬赫然在列。随后,布洛芬身价陡然翻倍,变成我们“高攀不起”的模样。

2021年企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布洛芬有效文号多达446个,而2021年在产的就有104个,中国的布洛芬产能也居全球第一,但我们却还是买不到药。在此情况下,一些人甚至开始和儿童抢药,将目光锁定至专治儿童发热和疼痛的美林(布洛芬混悬液),声称“美林是新冠里,成人最好的退烧药”,该药在黄牛手中被哄抬溢价约192倍,足见买药之难与囤药之热。

△图源:澎湃新闻&抖音


防疫用药供不应求,运气好的人或许能凭手速抢到药,运气不好的人就只能硬扛。在如此失衡的状态下,我们寻求痛苦转移方法,于是布洛芬舞应运而生。
布洛芬其药
追溯布洛芬舞的起源,就不得不谈到药本身。1962年,由英国发明家斯图尔特·亚当斯(Stewart Adams)发明的布洛芬被申请了专利,专利权过期以后,世界各国研制布洛芬的脚步逐渐加快。时至今日,中国的布洛芬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中国已然是布洛芬产能大国。
据360百科释义,布洛芬为解热镇痛类,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并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解热。
在很长一段时间,布洛芬因为其强悍的止痛效用被无数痛经女孩视为救命神药(每一个痛经女孩不知道布洛芬我都会伤心的ok?)。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参考表让其知名度创新高,迷茫的大众找到了防疫方向,对病毒的恐惧让我们将其推上神坛,其代价就是它再也不能为我等凡人轻易获取。

△图源:叮当快药&小红书


市面上常见的药剂包括布洛芬颗粒、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栓、布洛芬片和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等,而布洛芬舞是对布洛芬缓释胶囊上的动作进行组编再现。斯图尔特·亚当斯大概永远也不会想到,在布洛芬制成后的第60年,它会因为姿势多样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火了起来。

△图源:小红书


布洛芬之舞
面对凶狠的病毒,我们绷紧神经、盯住目标,涌入囤药狂潮,买药难成为社会共识,朋友圈遍地“小阳人”昭示着此战与你我息息相关,被这样低迷的情绪环伺,布洛芬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沉重氛围的抵抗,是对健康诉求的表征,在戏谑之中消解着人们的负面情绪。
约翰·M·巴里在《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中谈到:“对于那些承受着疾病猛烈发作的人而言,他们经常会感到痛苦,那是苦不堪言、无处不在的痛苦。这种疾病还隔离了他们,把他们推入一个‘孤独的集中营’。” 布洛芬包装盒上健美的肌肉线条和积极向上的气质,与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被病毒包围的环境中,我们借改编的布洛芬舞蹈苦中作乐,与无数个“同病相怜”的陌生人取得连接,焦虑的情绪得以缓释。

△图源:抖音


然而与抖友们的大众好评不同,许多微博网友认为这是一种蹭热点行为,太多人买不到药,他们痛斥着博主将痛苦娱乐化。真正被新冠病毒折磨的人根本没有力气跳这个舞,他们的生活围绕着“新冠十大酷刑”展开,活动范围亦不过是一个房间和一张床,抢不到药的感染者甚至只能将疗愈的希望寄托于自身免疫力,堪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图源:抖音


不可否认,布洛芬之舞的火爆离不开布洛芬的疗效与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病毒肆虐的时期,它是某种意义上的“救命药”,说这舞“蹭热点”其实无可厚非,此类短视频确实吃到了这轮疫情红利。我们不能用舞蹈的火爆与否去验证其对错,也不能忽视潜藏的疫情危害与每一个正在经历苦痛的人。布洛芬之舞的爆火的确建立在一“芬”难求的背景下,但这是否是其原罪所在呢?

△图源:时间视频


在疫情面前,我们要注意身体健康、要对他人痛苦有敏锐觉察,但也要允许乐观情绪的存在。从创作者的初衷来说,她无意渲染焦虑情绪,只是希望舞蹈给予大众快乐、放松心情,提醒大家做好防护、保持健康,能达到其中一个目的就已足够。从传播效果来看,对比微博、抖音、B站三个社交平台评论区态度,笔者发现其实大多数网友都在用玩笑的方式参与其中,持负面态度的占少数,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创作者愿望。

△图源:抖音&微博&B站


布洛芬之舞恰巧撞在这个风口上,但其意图并不是在人们伤口上撒盐,我们也很难将其判定为漠视灾难后果的消遣以及毫无底线的“玩笑”,这一点,我想我们也得承认。这一场争议是布洛芬供给失衡后的舆论场失衡,提醒着我们乐观态度背后存在着不容粉饰的悲剧现实,究竟是苦中作乐的抗争力量还是灾难娱乐化的无耻作秀,我们每个人心中亦有不同答案。
抛开固有印象不谈,布洛芬之舞的火爆仅仅只是因为它搭上了布洛芬这个“当红炸子鸡”吗?显然并非如此。


同频


布洛芬舞借助布洛芬的话题热度占据先天爆款优势,但之所以能引发如此规模的互动,更是因为它切中了受众需求,与受众完成了同频共振。
熟悉感+新鲜感
许多人说,这些布洛芬舞的创编者在跳一种很新的舞。布洛芬舞蹈姿势取自包装盒上的定格动作,从药盒上编出一支舞,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新奇的体验。而同一种名字的药品有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姿势,又是一个为大众所忽视的“华点”(没有被注意到的亮点)。然所有的舞姿又都建立在社会大众对布洛芬这一药物的认知基础上,所配的音乐《接化发》也因为歌词魔性和节奏朗朗上口在抖音火过一遍了,故而可说我们对其不完全陌生。

△图源:网友整理


从形式角度来说,更不能强赋新意。仅就抖音平台而言,布洛芬舞所包含的定格动作、转场、舞蹈这三个因素,早就屡见不鲜,2021年讨论度极高的人间烟火定格及飘雪变装转场便是很好的例子。布洛芬舞更像是常见的涵括定格动作的转场短视频,其火爆的逻辑与上述二者有异曲同工之理。所以该舞固然是新的,却又是我们所熟悉的,亦新亦旧。

△图源:抖音


这种包含着熟悉感的新鲜事物刺激着人们的情绪反应。一方面,它与从前流行之物存在相似之处,故而比起全新的事物人们认识它的难度要小得多;另一方面,它与过去常见的事物存在明显差异,并不是已经烂大街的梗之衍生品,保留了必要的新奇刺激。在新鲜感和熟悉感的驱动下,布洛芬舞才得以流行开来。
连接
布洛芬舞的流行无疑是有契机的,它以布洛芬的供需不对等和布洛芬药盒小人儿运动姿势迥异这两个相关联的事件为导向,通过创意改编和幽默互动,在社交平台的高强度渗透和网友的积极回复评论帖的双重作用力下,形成了一个包容性极强的社区环境。
这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是“时刻在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两个密不可分的世界,即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一旦断网,数字世界便趋向断电,在现实世界的我们会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容易感到孤独。
而布洛芬舞所塑造的网络社区就提供了这种驱散孤独的环境,千千万万个人在这个社区相遇,我们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和挑战。该舞固然不能降低买药的难度,但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宣泄渠道。病毒入侵的难受、买不到药的无力这些在现实中不便自我消解的情绪,在网络社区中可以用相对轻松的姿态呈现出来,被病毒推入孤独集中营之后,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排解着这份孤独。我们的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在一句句评论与回复之间连接起来,布洛芬舞记录着此时,亦会让我们在往后的某一刻重温“那时”。

△图源:抖音


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认为:“存在着特定时代和地方的生活文化,只有那些生活在这个时代和地方的人们才能完全理解它”。布洛芬舞如是,前段时间爆火的黄桃罐头亦如是,它们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之具体体现。在放开管控的当下,二者的火爆将成为时代的注脚,它们或是甜蜜的安慰剂,或是焦虑的缓释器,折射出人们当下的生活态度,将成为独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


结语


其实我们都该明白,布洛芬并不适合所有人,也没有神到一药到,百病除的地步,很多时候它更像是抚慰我们心灵的“药”,我们心中总想着“万一有效呢”。 有人说,布洛芬舞蹈里藏着一部武林秘籍,但用哪一种姿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与之一战。在病毒设下的重重障碍的情况下,我们倘若能从这样的视频中汲取一丝积极力量,就获取了这本秘籍的核心奥义,这场舞跳得才有意义。



 话题互动 您对网络上的布洛芬舞蹈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清华大学胡钰:“国潮”的时尚传播、消费文化与文创理念

文化的先进性及其“尺度”问题

千年古韵再流行,传统文化出圈走出了新方向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胡锦云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